• 如何减少电路板寄生电容对贴片晶振的影响?
    2022-05-18
    如何减少电路板寄生电容对贴片晶振的影响? 措施:针对多层板,建议挖空晶振下方的平面层。 原因分析: 如果贴片晶振焊盘下方存在寄生电容过大,则会直接导致晶振频偏或输出频率不稳定,引发电子设备功能性不良。 在常温之下。PCB板工作时可能不会出现问题,但是在一些高低温的条件下,寄生电容就会增加或不稳定,这…
  • 喇叭或蜂鸣器会干扰晶振正常工作吗?
    2022-04-22
    喇叭或蜂鸣器会干扰晶振正常工作吗? 答:会! 任何周期性物理冲击或机械振动都会对晶振的输出频率及/或幅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,比如:马达、压电扬声器、压电蜂鸣器、喇叭等。 当晶振的正常工作受到此类干扰时,可能造成设备工作不正常,如果是通信器材,则可能会发生通信故障。 在晶振布线设计时,请最小化这种来自…
  • 降低晶振振荡电路中EMI的解决方案是什么?
    2022-04-11
   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(or EMI, also called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or RFI) is a (usually undesirable) disturbance that affects an electric…
  • 为何晶振布置在PCB边缘时会导致辐射超标?
    2022-02-22
    为何晶振布置在PCB边缘时会导致辐射超标? 如上图所示:当晶振布置在PCB中间或离PCB边缘较远时,由于PCB中工作地(GND)平面的存在,使大部分的电场控制在晶振与工作地(GND)之间,即在PCB内部,分布到参考接地板的电场大大减小,从而导致晶振与参考接地板之间的寄生电容大大减小。反之,若晶振布置…
  • 抗电磁信号干扰:晶振接地GND说明
    2022-02-21
    在数字电路设计之初,为了降低电路之间的互相干扰,一般我们会引入不同的GND地线来作为不同功能电路的0V参考点,形成不同的电流回路。 电路板上GND地线的分类如下: 1. 模拟地线AGND 2. 数字地线DGND 3. 功率地线PGND 4. 电源地线GND 5. 交流地线CGND 6. 大地地线EG…
  • 晶振频率不稳定原因及解决办法
    2021-09-18
    (晶振频率不稳定原因:老化、飘移和短稳) 关于晶振频率不稳定原因及解决办法,晶诺威科技解释如下: 造成晶振频率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有三种:老化、飘移和短稳。在晶振使用过程中,除上面提到的三个因素之外,若晶振出现频率不稳定现象,晶诺威科技建议如下: 1、 选择正规晶振厂家晶振产品,从根部消除因晶振本身质量…
  • 晶振为何要尽可能靠近IC管脚?
    2021-09-12
    晶振和 IC 间一般通过铜质走线相连,可以看成一段导线或数段导线,导线在切割磁力线时会产生电流,导线越长,产生的电流越强,因此产生的电能量就越强,直到接收到的电信号强度超过或接近晶振产生的信号强度时,IC内的放大电路输出的将不再是固定频率的方波,而是根本不需要的杂散信号,导致数字电路时钟无法同步工作…
  • 为什么用手触摸一下晶振就会起振?
    2021-09-06
    一般这种情况发生在无源晶振的电路应用,原因分析为连接晶振模块(包括匹配电容)和主芯片引线过长会增加寄生电容,同时更加容易受到静电干扰以及其它信号线的串扰。晶振在频率范围的临界点(边缘值)振荡,造成芯片无法正常捕捉到晶振频率信号。 用手触摸晶振时,手上自带的静电或手本身作为一个电容器改变了电路板的杂散…
  • 如何设计无源晶振及两颗外接电容在PCB的最佳位置?
    2021-08-17
    无源晶振及两颗外接电容在PCB的位置 两颗外接电容应尽量靠近晶振引脚(频率输入脚与频率输出脚)设计。 晶振核心部件为石英晶体,容易受外力撞击或跌落影响而破碎。在PCB布线时最好不要把晶振设计在PCB边缘,尽量使其靠近芯片。 晶振走线需要用GND保护稳妥,远离敏感信号源,如RF及高速信号,以免频率信号…
  • 如何减少寄生电容对晶振造成的辐射干扰?
    2021-06-15
    若晶振正好布线于电路板边缘,当产品放置于辐射发射的测试环境中时,被测产品的高速器件与参考地会形成一定的容性耦合,产生寄生电容,导致出现共模辐射,寄生电容越大,共模辐射越强;而寄生电容实质就是晶振与参考地之间的电场分布,当两者之间电压恒定时,两者之间电场分布越多,两者之间电场强度就越大,寄生电容也会越…
电话:0755-23068369